滁州创新课后服务模式:非遗传承与机器人编程助力“双减”升级

滁州新闻网 阅读:11 2025-05-21 17:26:27 评论:0

近日,滁州市教育局发布了一项全新的“双减”升级方案,旨在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该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机器人编程引入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双减”政策自实施以来,各地纷纷探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滁州市作为试点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本地特色,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此次发布的“双减”升级方案,正是对原有政策的深化和拓展。

在课后服务方面,滁州市教育局提出,将非遗传承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引入非遗传承项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具体来说,滁州市将在课后服务中开展剪纸、泥塑、刺绣等非遗项目的教学活动。学校将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此外,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一门手艺,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滁州市还将机器人编程纳入课后服务范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编程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开展机器人编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机器人编程课后服务中,滁州市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将购置一批机器人教学设备,并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授课。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机器人编程的基础知识,如编程语言、机器人结构等。此外,学校还将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滁州市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注重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学校将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课后服务的内容和意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课后服务中来。同时,学校还将建立课后服务评价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质量。

滁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非遗传承和机器人编程等课后服务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相信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滁州市的教育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滁州市发布的“双减”升级方案,以非遗传承和机器人编程为切入点,为课后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滁州市的教育事业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全领域动态,独创网络问政通道,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