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区非遗扶贫工坊扩容:留守妇女巧手制作酥糖,年销2000万助力百户脱贫

滁州新闻网 阅读:7 2025-07-29 10:26:39 评论:0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的非遗扶贫工坊,近年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不仅让传统的酥糖 *** 技艺得到了传承,更成为助力当地留守妇女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如今,这个工坊已成为琅琊区乃至滁州市的扶贫亮点,年销售额高达2000万元,带动百户家庭成功脱贫。

琅琊区的酥糖 *** 技艺源远流长,已有百年历史。这种酥糖选用优质芝麻、花生等原材料,经过独特的工艺 *** 而成,口感酥脆,香甜可口。然而,由于传统 *** 工艺复杂,且市场推广不足,酥糖一度面临传承困境。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琅琊区积极探索非遗扶贫新路径,将酥糖 *** 技艺与扶贫工作相结合。2018年,琅琊区非遗扶贫工坊正式成立,吸纳了一批当地留守妇女参与酥糖 *** 。

工坊负责人表示,为了提高酥糖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工坊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扩大生产规模。目前,工坊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百余人,年产量达到数十万斤。

在工坊里,留守妇女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原料筛选,有的负责 *** ,有的负责包装。她们在熟练掌握酥糖 *** 技艺的同时,也实现了家庭收入的稳定增长。

“以前家里只有我和孩子,丈夫外出打工,家里的收入全靠种地和打零工。现在在工坊里做酥糖,一个月能赚2000多块钱,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一位名叫王阿姨的留守妇女说道。

据了解,琅琊区非遗扶贫工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酥糖 *** 技艺传授给当地留守妇女,并帮助她们建立自己的家庭作坊。同时,工坊还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使酥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经过几年的发展,琅琊区非遗扶贫工坊已成功带动百户家庭脱贫。工坊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品质,助力更多留守妇女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琅琊区非遗扶贫工坊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非遗传承与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非遗扶贫工坊让更多留守妇女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琅琊区的酥糖 *** 技艺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滁州新闻网聚合滁州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全领域动态,独创网络问政通道,打造皖东地区信息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