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秸秆变肉”工程升级:20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投产,秸秆利用率达98%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定远县作为农业大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日,定远县“秸秆变肉”工程迎来重大升级,20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正式投产,秸秆利用率高达98%,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定远县“秸秆变肉”工程自启动以来,始终坚持“资源化、循环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以秸秆为原料,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秸秆的高效利用。此次工程升级,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提高了秸秆利用率,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定远县20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占地约50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该基地采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肉牛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基地内设有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冷链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定远县“秸秆变肉”工程采用了一种先进的秸秆发酵技术,将秸秆转化为饲料,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转化为可被肉牛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定远县“秸秆变肉”工程在秸秆利用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基地秸秆利用率已达到98%,相当于每年可处理秸秆约200万吨。这不仅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降低了养殖成本。
此外,定远县“秸秆变肉”工程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基地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秸秆收购、饲料供应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同时,基地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推进“秸秆变肉”工程的过程中,定远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不断优化秸秆发酵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同时,还加大了对养殖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总之,定远县“秸秆变肉”工程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定远县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远县“秸秆变肉”工程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