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山湖首创“碳中和鱼塘”:水草固碳与渔光互补,大闸蟹出口欧盟贴上碳足迹标签
近年来,我国在环保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女山湖,一项名为“碳中和鱼塘”的创新模式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水草固碳,还通过渔光互补的方式,让大闸蟹贴上了碳足迹标签,成功出口欧盟市场。
女山湖,作为我国著名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渔业发展的缩影。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传统鱼塘的碳排放问题逐渐凸显。为了实现绿色低碳的养殖目标,女山湖的养殖户们开始探索新的养殖模式。
“碳中和鱼塘”正是这一探索的成果。该模式以水草固碳为核心,通过种植水草,将水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降低鱼塘的碳排放。同时,鱼塘还采用了渔光互补的技术,即在鱼塘上方架设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为鱼塘提供电力,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女山湖的养殖户中,李师傅就是“碳中和鱼塘”的受益者之一。他介绍说:“以前,我们的鱼塘都是使用柴油发电,不仅成本高,而且污染环境。现在,我们采用渔光互补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绿色低碳养殖。”
“碳中和鱼塘”的成功,让女山湖的大闸蟹在欧盟市场上备受青睐。为了满足欧盟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女山湖的养殖户们还为出口的大闸蟹贴上了碳足迹标签。这一举措,不仅让消费者能够直观地了解产品的环保属性,也为我国渔业出口开辟了新的市场。
据女山湖养殖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女山湖已有超过1000亩的鱼塘实现了“碳中和”。这些鱼塘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0吨,相当于种植了约10万棵树木。此外,通过渔光互补技术,女山湖的养殖户们每年可节省电费约50万元。
“碳中和鱼塘”的成功,为我国渔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广这一模式,让更多养殖户受益。同时,我国还将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渔业转型升级,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女山湖的“碳中和鱼塘”项目还得到了 *** 的大力支持。当地 *** 积极引导养殖户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补贴、税收减免等,以降低养殖户的投入成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女山湖“碳中和鱼塘”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渔业绿色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低碳的养殖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为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